出塞王昌龄(出塞王昌龄其二 古诗)

女性孩童 2023-03-21 浏览(67) 评论(0)
- N +

本文目录一览:

出塞其二王昌龄 古诗

出塞其二王昌龄古诗如下: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第二首诗描写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

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后两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出塞王昌龄(出塞王昌龄其二 古诗)

出塞王昌龄的古诗

出塞王昌龄的古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8、度:越过。

赏析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 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出赛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的诗《出塞》有两首,分别是《出塞二首·其一》和《出塞二首·其二》。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2、出塞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诗文翻译: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

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出塞王昌龄注释

《出塞》的注释是:秦汉以来的明月一直照耀着边关,守边的征夫在万里之外御敌鏖战,还没有回家。如果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作者小传: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古诗全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长征:长途出征。

2、还:回来。

3、但使: 假如。

4、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以英勇善战著称,先后与匈奴人作战七十余次,匈奴人数年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

5、教:让,使。

6、胡马:胡人骑兵。

7、阴山:山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山间缺口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

《出塞》鉴赏:

这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永久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这里的历史感,包含着正义性,是对边塞护卫汉文明的功绩的赞美。

诗人指责当时将领的无能,实际上是讽谏唐王朝要善用人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尽忠为国的“龙城飞将”来加强边防,确保国家太平的爱国热情。

王昌龄的出塞古诗

王昌龄的出塞古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

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3、教:令,使。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6、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

出塞古诗意思 王昌龄《出塞》古诗原文意思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写,全文意思为: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获胜,而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此诗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打胜仗的信心。

本文链接:https://www.bux6.com/post/47976.html 

分享到:
标签:
评论列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