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女性孩童 2022-12-05 浏览(46) 评论(0)
- N +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对更多中国家庭来说,是祭奠家族中已逝先辈的日子。这种祭奠的活动就是让我们不要忘却那些曾经对我们给予过关爱和支持的人,因为“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遗忘才是”。很多孩子可能已经经历过失去心爱的宠物、家中长辈的过世等等跟“死亡”相关的经历。家长们对此采取的态度很可能是,避而不谈、含糊其辞或是转移话题。现在突然觉得,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如何跟孩子讨论“死”这件事。下面跟随365日常知识网了解一下吧!

“死亡”成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禁忌

其实,对于死亡这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它是一件既神秘,同时又带有一些恐怖色彩的事件。因为,我们不知道人死去以后的状态是什么。虽然,医学给出了关于死亡的生理指标。但在这些生理功能丧失之后,所谓的灵魂是不是会消失呢?已有的科学知识虽然告诉我们,人没有灵魂,死后不会进入天堂,也不会踏入地狱。但是,对于亡灵世界的遐想,从来没有在人类世界中消失过。

正是由于这种恐惧感,很多成人就会有意识地回避死亡这件事情。成年人自己有对死亡的焦虑、恐慌和回避态度,所以认为让孩子面对这个问题也会产生恐惧。

此外,有些成年人还会觉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跟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未免过于残酷。童年本身就应该是“天堂般的”,应该充满童话般的美好,作为家长有责任维护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死亡的存在,会破坏这个童话世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认为孩子并不关心死亡这个话题。但其实很多研究都发现,孩子非常关心“死”这件事情。

探讨“死亡”让孩子学会面对人生

很多家长在孩子只有一两岁的时候,都喜欢跟孩子玩一个游戏,就是用双手将自己的脸蒙住,然后再拿开。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字叫“Peek a boo”。据说这个游戏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古老的英文单词“dead”或“alive”。可见,死亡从来都不是跟孩子不相关的事件。

在孩子的自我概念还没建立之前,孩子们很少会考虑与自己相关的问题。但随着自我概念的不断发展,孩子越来越多地思考与自我有关的问题。死亡就是这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能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例如自己最爱的宠物死去了,爱的花花草草失去了生命,自己家人的离开等等。这些应激事件的出现,都会激发孩子对于“死亡”的好奇,促使他们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跟孩子讲述“死”这件事,那么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类事件。

跟孩子讨论死亡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从小就在孩子心中埋下珍惜自己生命的种子。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相信大家最近几年都听说过,年轻人因为表白被拒就草草结束自己生命的一些相关报道吧。很多人一边为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感到惋惜,另一边又觉得年轻人为何如此不珍视自己的生命。这跟我们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既然很有必要跟孩子聊聊“死”这件事,那我们就来看看,该怎么跟孩子谈论死亡。如果孩子问到家长关于死这个事情,或是家中正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家长该怎么跟孩子讲述死亡呢?这里有几个方法教给家长们。

1、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低龄的孩子,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守恒观念,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里,死亡并不是一种彻底的消失,而是去了某处。死者此后的生活,还会在那里延续。如果孩子很小,像三四岁的样子,不用急于纠正孩子对“死亡”的认知,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认知思维。

2、不要回避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家长要诚恳地回答这类问题

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死亡的状态,比如: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不能思考等等,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让孩子能够了解死亡的状态。

3、接纳孩子的悲伤情绪

如果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非常伤心,不要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再买一个好了。”要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情绪。如果,作为家长的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话语来宽慰孩子,那就什么都不要说,静静地陪伴孩子就好了。这里我说的陪伴是真诚的陪伴,而不是心在别处的陪伴,就好比,孩子还处在悲伤之中,但爸爸妈妈却很开心地讨论要去看什么好看的电影或是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样就很不合适了。

4、安排简单的仪式

如果孩子因为心爱的小动物死去了而非常难过,除了让孩子理解死亡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仪式”。例如让孩子跟自己的宠物告别,收拾好孩子的宠物曾使用过的东西,将这些物品进行处理,比如埋掉之类的。让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有仪式的过程中,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离开这个现实。如果家中有人离世,孩子小的话,可以在一段时间以后或是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告诉事实。如果孩子比较大了,风俗允许的地方,还是可以参加相关的告别仪式。

5、可以选择一些绘本来更好地引导孩子面对这件事

绘本讲述的故事非常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且能够理解绘本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和情绪,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讲述有关“死亡”内容的绘本。

下一篇:偏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家长要尽可能地一视同仁 上一篇: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出现在特定家庭 很多父母都能做到

本文链接:https://www.bux6.com/post/15213.html 

分享到: